京城,承恩侯府。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承恩侯府的后花园里,丹桂飘香,枫叶初染。
庭中摆着三张红木雕花长案,上面陈设着时令鲜果和各色茶点。
十几位闺秀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衣香鬓影,笑语嫣然,有的投壶掷箭,有的倚栏赏菊,丫鬟小厮穿梭其间添茶递笔,一派热闹祥和的样子。
只不过若是细看,定能发现在场的贵女闺秀多是三四品官员之下的女儿,并无什么出身显赫之辈。
其中,赵菀晴也赫然在此,正安静地坐在亭角处。
今日她着一身绯红色折枝梅花纹衫裙,身形高挑,眉目如画,温婉娴静的面容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正捧着手中的诗笺认真扫看。
随后她的眼中闪过一抹赞叹之色开口道:
"柳妹妹,这'金风玉露'对'桂子飘香',既写景又抒情,不过最妙的还是后面这两句——‘莫道黄花怜晚节’,用采菊东篱的典已是出人意表;‘一枝先占九秋霜’更是神来之笔,将菊花傲霜之姿写的可是淋漓尽致..……”
赵菀晴的声音轻柔,却足以让全亭人都听见。
只不过话说一半,她的目光就遥遥地朝着被人群簇拥着的那身着藕荷色衣裙的女子看去。
只见赵菀晴看向的那女子身着一袭藕荷色绣金菊纹长衫,外罩月白色云纹褙子,正手持一柄泥金菊花团扇含笑立于亭中。
她生得一张标致的方圆脸,眉如远山含黛,眼若秋水横波,鼻梁高挺,唇若点朱。
发间一支金镶玉桂花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她肤光胜雪,丽若秋菊披霜,端的是明艳不可方物之姿。
这女子听到赵菀晴的恭维扬起下巴,脸上带着几分不自觉的傲气。
但对上赵菀晴的眼睛同她说话时,声音温柔谦逊:“赵姐姐谬赞了,我不过是随便想的几句诗词就得你这般夸奖,再说我都不好意思了……”
“我也觉得这'一枝先占九秋霜'这句最为巧妙,放在当今闺阁诗坛,也是上乘之作,单是这'占'字,就比方才那'带'字高明十倍不止。柳姐姐不愧是承恩侯的女儿呀……”这时,有一青衫女子拍手应和道,“听闻前些日子宸王还命人特朝承恩侯府送了几箱珠宝首饰……想必承恩侯府也是好事将近了吧?”
“谁说不是呢?这敬王又被禁了足,如今最得圣心的还得是宸王啊!”
“柳姐姐,你日后若是飞黄腾达,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姐妹啊……”
一时间,众人此起彼伏地开始应和。
而在她们话题中心的这女子不是旁人,正是承恩侯府家的嫡小姐柳瑶光。
要说这承恩侯府啊也实在是运气好,这承恩侯柳青山本只是个六品小官,但却因为在周太后寿宴上意外救驾了一次得封了个“承恩侯”。
承恩,承恩。
承的谁的恩情自不必说。
而这柳青山被封了侯后就攀上荣国公府和宸王的高枝,身份地位水涨船高。
他从安州接回来的嫡女亦是不简单,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入了宸王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