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凌晨,四更的梆子声刚落,长安城还被深深包裹在夜色的襁褓之中,万籁俱寂。白日里的喧嚣此刻全然不见,唯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在寂静的夜里悠悠飘荡,仿佛在提醒着这座古老都城时间的流淌。然而,位于长安城东北隅的大明宫,却已然打破了这份宁静,尤其是那巍峨的含元殿,正被忙碌与庄重的气息层层萦绕。
夜幕尚未完全褪去,天际只是微微泛起鱼肚白,启明星还高悬在遥远的天边,散发着清冷的光芒,与那黯淡的月光、微弱的星光相互交织,轻柔地洒落在大明宫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之上。含元殿雄踞于龙首原之巅,宛如一座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整个长安城。它那高大的殿宇、飞翘的檐角,在朦胧的夜色中影影绰绰,宛如巨兽蛰伏,又似即将腾飞的巨龙,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庄重。
在大明宫深处的寝宫内,山秀峰在高力士的悉心侍奉下早早起身。高力士,这位陪伴皇帝多年的老太监,动作娴熟且恭敬,小心翼翼地捧起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龙袍。龙袍由上等的绸缎织就,绣工精巧绝伦,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蜿蜒其上,每一条都仿佛在烛光的映照下活了过来,龙须飘动,龙睛炯炯,仿佛随时都会挣脱束缚,腾空而起。山秀峰站在铜镜前,目光凝视着镜中的自己,身着龙袍的他,身姿挺拔,却又难掩眼中的紧张与期待。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心中暗自思忖,今日的早朝,将是他改写历史的开篇之章,每一个决断,都可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泛起影响大唐未来走向的涟漪。
当山秀峰在高力士以及一众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缓缓朝着含元殿行进时,远处忽然传来悠扬而庄重的钟声。钟声在寂静的清晨中悠悠回荡,仿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不仅向整个长安城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启,更昭告着大唐皇帝即将临朝理政。随着钟声袅袅而来,宫门在 “吱呀” 声中缓缓打开,厚重的门轴摩擦声在空旷的宫道上回响。早已等候在宫外的官员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开始井然有序地入宫。
含元殿的丹凤门前,侍卫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钢铁铸就的长城。他们身着鲜亮耀眼的铠甲,在黯淡的天色下依旧闪烁着寒光,手中紧握的长枪,枪尖锋利无比,在微光中泛着凛冽的冷意。这些侍卫身姿笔挺,目光坚定,宛如一座座屹立不倒的雕塑,周身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势,无声地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不可侵犯。官员们沿着两侧的宫门鱼贯而入,依照品级和官职的高低,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朝着含元殿稳步前行。他们身上的朝服颜色各异、款式多样,文官身着青色长袍,头戴乌纱帽,帽翅微微颤动,彰显出儒雅之风;武官则身着红色戎装,腰佩长剑,英姿飒爽。他们的腰间皆系着玉带,走起路来,玉带与朝服相互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为这庄重的早朝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韵律。
走在官员队伍最前方的,是宰相李林甫。他身形修长,面容清癯,脸上虽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然而那深邃的眼眸中,却不时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精明。李林甫在朝中权势滔天,历经多朝,可谓是官场的不倒翁。他长袖善舞,深谙官场之道,凭借着过人的权谋手段,在朝廷中编织起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是个极为难缠的角色。此刻,他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身后紧紧跟着一群文官,这些文官们或是低头沉思,或是目光闪烁,都小心翼翼地跟随着李林甫的脚步,宛如一群训练有素的雁阵。
文武百官齐聚含元殿,殿内宽敞而幽深,巨大的石柱支撑着高高的殿顶,殿内弥漫着一种凝重而压抑的气息。众人翘首以盼,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身影,一时间,交头接耳的议论声在殿内渐渐响起。有的官员小声猜测着皇帝突然临朝听政的缘由,“陛下许久未临朝,今日怎会突然前来,莫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有的则皱着眉头,满脸疑惑,与身旁的同僚低声交换着看法。整个朝堂犹如平静湖面下涌动着暗流,充满了不安与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