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新西兰奥克兰高等法院
李茂才的辩护律师用指尖轻敲《中新引渡条约》第17条:“贵方提供的鱼雷管照片未经第三方公证,海底打捞程序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3条……”话音未落,公诉人突然投影出1992年苏联黑海舰队维修记录,泛黄纸页上赫然标注:【AK-225号鱼雷发射管序列号0927,于1992年11月移交红星号】——与打捞物锈层下的钢印完全吻合3。
旁听席最后一排,穿驼色风衣的女人悄然离场。她遗留的咖啡杯沿检测出甲基苯丙胺残留——与临海港近年查获的新型毒品“蓝珊瑚”成分一致。
08:30 临海市渔业协会副会长办公室
副会长擦拭着父亲遗留的青铜船舵镇纸,窗缝忽然灌入咸腥海风。保险柜暗格内的1998年货车钥匙泛着油光,锁齿凹槽残留的润滑油经质谱分析,竟含有红星号货舱特有的硅藻化石微粒。“当年那辆车运的不是化肥,是裹在麻袋里的导弹制导芯片。”他对着录音笔呢喃,突然将镇纸砸向防弹玻璃——裂纹精准截断窗外狙击手的瞄准基线。
(插图:青铜船舵裂痕中嵌着半枚弹头,硅藻化石在显微镜头下如星群闪烁)
11:55 南海钻井平台“勘探者6号”
蛙人切割开第二具铅封舱,防水胶卷显影出更骇人的画面:1992年苏联军官正将SS-N-25反舰导弹装载至某国巡逻艇,艇身舷号被AI还原为“东渔317”——这正是现任临海渔业协会会长的首艘远洋船!水文专家指出照片背景海浪形态符合北部湾特征,而当日气象记录显示该海域有8级西南风。“难怪他们专挑台风天运货,”陈志强攥紧海图,“惊涛骇浪是最好的掩体。”
14:20 平壤机械厂地下仓库
国际刑警破拆锈蚀的通风管道,尘封的切割机下散落着锆石碎屑——这种苏联航天器隔热涂层材料,竟与临海市十年间六起走私案中的防弹车涂层一致。朝方技术员启动老式x光机,荧光屏上浮现舱体钢板内的隐秘夹层:铅锑合金铸造的导弹燃料槽,表面蚀刻着“黑潮计划”俄文缩写6。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陈志强用棉签蘸取夹层粉末,心想这锑矿纯度足够制造洲际导弹弹头4。
17:00 临海市第二看守所特殊监区
郑海平面对新证据链沉默如礁石,直到法医出示其母病历:2003年死于砷中毒的她,指甲缝检出与红星号货舱相同的砷黄铁矿粉尘。“你父亲用同一批矿石害死发妻,”审讯专家按下录音键,“现在他要让你顶下所有罪。”
测谎仪心率线突变为高频锯齿波——这与他在童年照片中攥紧母亲衣角的微表情高度关联。单向玻璃后的犯罪心理学家在笔记本上疾书:【深层道德锚点激活,建议切入船舶拆解合同继承权纠纷】。
20:15 临海港7号码头
“闽临渔458”轮机舱内,走私集团用氰化钠溶液冲洗油污,却不知海警已通过挥发性气体传感器锁定其位置。特警索降突入时,船长正用打火机炙烤船钟内侧,显影的密写文字指向公海某处浮标——那里沉睡着苏联时代未启封的核潜艇反应堆。
(插图:打火机火焰舔舐出焦褐文字,船钟铜绿间渗出毒液结晶)
23:40 公安部跨境追逃指挥中心
电子沙盘新增三条暗线:
毒品支线:“蓝珊瑚”原料甲基苯丙胺与造船厂化学废料流向重叠
家族支线:李茂才雪茄盒暗层检出郑沧海生母dNA血迹
地缘支线:某国海军基地1993年扩建图纸与苏联导弹照片角度重合
局长用红色激光笔圈住南海某处:“申请调用蛟龙号深潜器,那艘核潜艇残骸里——”话音未落,大屏幕突然接入新西兰法庭实时画面:李茂才的轮椅扶手中弹出一枚刀片,他割开脖颈前嘶吼:“黑潮……永不干涸……”
下章预告
核潜艇残骸内惊现冷战时期生物武器,扩散危机倒逼多国联合行动